育儿宝典

打能解决的问题,不打照样能解决

时间:2014-9-2 8:30:01  作者:admin  来源:杂志|书本  查看:326  评论:0

自古以来,父母打骂孩子似乎就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。而不少家长也甘愿受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、“黄荆条下出好人”这些观念的支配,相信只有通过体罚才能让孩子明白道理,让孩子对父母“绝对服从”。于是乎,只要孩子不合心意,只要孩子犯了错误,父母轻则大发雷霆,重则大打出手,在他们看来,似乎只有这么做才算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。殊不知,以打为手段教育出来的孩子,其性格有多么的扭曲,下面两则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一切。

 

    故事一:

    肖彬,正在念初中,成绩中下,不爱说话,性格有些内向。对于同学的玩笑话或是嘲讽,他总是会记在心里敢怒而不敢言。但是,在一次端午节和同学去看赛龙舟时,他竟然将一个平时总爱欺负他的男同学推下河去,这一举动让周围人都大吃一惊。事后,班主任到肖彬家做了一次家访,经过一番了解,才终于发现原来肖彬一直在父亲的臭骂和拳头下成长,对外界充满恐惧。

 

    故事二:

    苏凯,现在已经为人父,可是小时候的他却是在妈妈的暴力教育下长大的。因为那时家里经济拮据,妈妈又是个好胜心强的人,为了教育好苏凯,只要考试成绩不合妈妈的意,他就会受到惩罚,不是被扯耳朵,就是被打屁股。

    在这种环境下,苏凯终于从乡村考上了大学,但是大学毕业后,苏凯所有的事几乎都是和妈妈对着干。找了个妈妈不同意的女朋友,他主动提出与女友同居,最终奉子成婚,母子俩几年不说话,直至现在也很少有联系。

现在每当苏凯看到别人孝敬母亲,他总会无奈地说,我们母子俩别说生活在一起,就算是看上一眼,都会有一种敌对气氛,相处就更没有办法了。

 

    很显然,在肖彬的世界里,打得过别人已成为他的一个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因为成长的经历告诉他,能够解决问题的手段只有暴力。所以,当他需要倾泻屈辱和苦闷的时候,会选择实施暴力这一手段,而不是把心中的苦恼向别人诉说。而在棍棒教育下成长的苏凯,虽说还是个有出息的、健全的孩子,但是母子关系却被活生生地扭曲了,这也实则是他人生中的一种莫大损失。

    然而,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如果男孩经常被父亲打,会变得退缩、幼稚、缺少男子气、逆反、不愿服从社会规范;女孩经常被父亲打,会变得缺乏自尊、自爱和自信,而且容易早恋,学习成绩也很差;如果孩子经常被母亲打,会缺乏自信心、挫折感、多疑、没有安全感。总而言之,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。

那么,既然打孩子实属一种落后的教育方式,父母为什么还要打孩子呢?

也许,有的父母会说:“孩子哭了闹了,提些不合理的要求,我采取暴力

手段,让他害怕,以暴制暴,镇压住了,这样的打很有效果呀。”但是,为父为母们。你们可曾设身处地地想过,这种短期效应,与跟孩子形成对立关系,甚至是在他内心深处留下恐惧的后果相比,简直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如果为父为母们依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那么,迟早有一天,孩子对你的屈服会爆发出来,到那时,在日久天长积累的屈服中形成的压抑会诱变成一种畸形心态,而且当孩子有一天面对弱者时,也会采用类似的暴力手段。虽说打的过程中。也许能纠正孩子的某些错误,但是如果采用平和的办法来解决,也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回忆。

也许,有的父母会说:“孩子这么倔,不打实在没办法。”乍看起来,孩子似乎已经顽劣到非打不可的地步。但是。为父为母们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,孩子到了这一步,肯定是之前教育不力的后果,而暴力手段又何以能解决根源上的问题呢?很显然,当问题发展到非打不可的地步,就是家长需要从长计议的时候了。

所以说,经常以打来解决问题的父母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,一味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,决不会获得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。

 

Admin支招:

教育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人性的需求,结合社会实际,然后融会贯通,得出最佳方式。

打孩子是最落后最野蛮的方式,是不人道的方式,甚至是犯罪的方式,要坚决摒弃。

打孩子能打出健全的人格吗?绝对不会。暴力教育后患无穷。
标签:赛龙舟 玩笑话 初中 故事 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 

出处意·不吐词
网址:http://www.imb2c.com
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网址

Copyright © 2022  imb2c.com 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联系站长
渝ICP备14002470号-1   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075号

Powered by OTCMS V2.89